约2890个字。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中学 王绪利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一一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
“文章不是无情物”。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流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作品教学中,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定要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南朝梁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境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在这一过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传递,并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共鸣,乃至使情感扩散、泛化,实现情感的积极迁移,这一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可见,激发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做好情感连结线。
教师进入角色,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采博览,纵深发掘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刻透彻,全面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等,正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受到了作品的启迪感染,教师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自然感情投入,进入角色,才能把文章中负载的作者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师的情感是把教材中的情感转化为学生情感的纽带。比如,教师若不了解朱自清先生的坎坷经历和其傲岸性格,就无法理解文中蕴含的感情是“浓”还是“淡”,理解也只能是“模模糊糊”,往往只会达到读其“美文”,扪其“美形”,而达不到感染及“教化”的目的。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选准动情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语文教学中“情”从何来?从教学中来。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世界,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离开了教材,课堂教学的情感感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选准动情点,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