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的使用 
 1.考查虚词的两种题型: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如1997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 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C 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1998年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一段句子横线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地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 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 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 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 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2.常见虚词错误有三种 
 (1)重复使用;如“为了优化高职生源结构,促进高职改革和发展,并且也是为了盘活中职,打通中职通向高职的渠道,我市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滥用虚词,“面对千疮百孔的祖国河山,所以无数仁人志士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地探寻着救国之路。” 
 (3)故意混淆关系,如“祖国未来的路极不平坦,我们只要抓住好每一次机遇,就能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就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虚词辨析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你的意见固然不错,但现在情况紧急,已经容不得等待了。” 
 [练习1]辨析下列画线的虚词,区别它们的用法。 
 1.他来的太突然,以至于我们想准备也来不及。 
 2.他忽然就来了,我们怎么准备得及呢? 
 3.冰雹猛然间落下来,想躲也躲不过。 
 4.别人想去都去不了,他竟然不肯去! 
 (2)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地方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例如“小黄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