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60字。《雷雨》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
  2. 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
  3. 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
  4. 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文本主旨
  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 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
  3. 作者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周仆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
  4. 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三. 教学方法
  1. 情境感悟法
  2. 分角色朗读表演法
  3. 分组讨论法
  4. 提问点拨法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自制课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
  二.作者简介及《雷雨》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