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280字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
  第三部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
  考点16:名篇名句
  §16.2 理解型默写
  一、考点介绍
  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
  二、高考真题
  1.(2005年湖北卷,17)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⑴     ,送我至划溪;王维《     ⑵     》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⑶     《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⑷      。
  (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只选一小题)(2分)
  ④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答:             ,             。
  ⑤在《谏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             。
  2.(2006全国卷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弃疾《青玉案》)
  3.(2006年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6分)
  ①《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钱而舍之,朽木不折:          。”
  ②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          ,
  ,周公吐哺,天天归心。”
  ③《阿房宫贱》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刹象亡的历史教训,战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
  4.(2006年福建卷)默写。(8分)
  ⑴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②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              。(秦观《鹊桥仙》)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              ,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⑧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⑵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只选一小题)(2分)
  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         ,            。
  ⑩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
  5. (2006年四川卷)按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