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9520字。符合新课改精神,内容翔实,训练重、难点突出,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命题,能有效检测学生阶段学习情况。
  2008~2009学年河南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必修三
  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   肖红
  (测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    惫懒 (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吮血(shǔn)
  D.咨嗟(chǎ)    盥沐(guàn)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       B.放诞   纨绔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4.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想靠得       些,好好地去掌舵;因为觉得疼痛,他知道他并没有死。
  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③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A.舒服     费用     愕然          B.舒心     用度     愕然
  C.舒服     用度     悚然          D.舒心     费用     悚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对造成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提出强烈的控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6.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7.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8.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出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A.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