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语文版
类型:
doc
大小:
725 KB
评级:
时间:
2009/3/17 10:26:18
下载:
本月:1 总计:2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1题,约9800字。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六次月考 .
语 文 试 题 .
2009年3月 .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0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II卷规定的位置。 .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3.答第11至20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II卷试题卷上。 .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回。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
.
第Ⅰ卷(共30分) .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 .
A.强迫(qiǎng) 干瘪(biē) 蒙骗(mēng) 呼天抢地(qiāng) .
B.针灸(jiǔ) 狩猎(shòu) 牛犊(dǔ) 勤能补拙(zhuó) .
C.相中(xiàng) 锃亮(zèng) 连累(lèi) 愤世嫉俗(jí) .
D.阽危(diàn) 脊梁(jí) 妯娌(lí) 混水摸鱼(hùn)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从呀呀学语到初识句读,他从曲径通幽、绿树蓊郁、红荷映日的朗润园走出了绚丽人生的第一步。
B.感恩,大都是一种自发式的觉悟。觉悟是一种幸运的突破,若无点拨,也许会一辈子蒙敝在黑暗混沌的世界中。 .
C.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文化就一定会展现出异彩纷呈、共同繁荣的灿烂前景。 .
D.钱谦益的诗歌造诣确实达到了近代不可逾越的高度;但当一个人被历史唾弃后,哪怕他有再美的文字,也会为人所不耻的。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奥运会开幕式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B.最近小黄 虽然要同时应付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和结婚三样大事,却能够左右逢源,让人很是放心。
C.举国上下纷纷捐款捐物,向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有些企业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真该想一想,这样做他们不感到羞愧吗? .
D.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第二天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B.在国庆六十周年展出的一系列图画作品,完全是由2009级文科班学生所创作的。 .
C.我们的高三最后能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拼搏的精神。 .
D.品读那暗黄的纸页上错落的诗行,不禁感叹,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 .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语文版..
重庆市八中200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通用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重庆市万州区2009届高三语文诊断性检测试卷 通用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学月考试卷 语..
重庆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语文摸底测试卷 人教版
重庆市巴川中学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阶段诊断检测试..
重庆市巴川中学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
重庆市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2月份月考试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