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2600字。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嫡系(dí)    踵事增华(chóng)
  圭臬(niè)    没齿不忘(mò)
  B.序跋(bá)    炙手可热(zhì)
  中伤(zhòng)  称心遂愿(suì)
  C.联袂(mèi)   浑身解数(jiě)
  瑕玷(diàn)   如鲠在喉(gěng)
  D.泯灭(míng)  噤若寒蝉(jìn)
  契约(qì)    落拓不羁(t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因人成事,不断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推进的30年。现在,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B.备受关注的美国救市计划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由美国财政部实施的用1250亿美元购买九大银行股份的政策呼之欲出。
  C.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实在是一种对历史、对后代极不负责的态度。
  D.这次亚欧峰会提出了建立亚欧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人们还是担心,欧洲人的“习惯思维”一时难以彻底改变,改头换面须看行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国家将继续提高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B.由于投资者担心西方央行联手降息无法缓解信贷市场危机而持续抛售股票,10日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盘中一度跌破8000点。
  C.虽然我国环境保护转机的曙光隐约可见,但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惯性,生态变化的不可逆性,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并不容乐观。
  D.邵华将军拍摄的照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取景新颖和色彩鲜明的独到之处,她不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一职。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曾经由一个翻译陪同穿越美国宽广的农耕地带,为的就是看一看那里的农村。
  ①就在不远处,某一座小丘前是他们独立的高大房子,旁边是马厩与谷仓。
  ②也许他们会想,这些人匆匆忙忙是要奔向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③他们的安闲是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东西的那种自信的安闲。
  ④从华盛顿特区南下弗吉尼亚常常看见骑着高头大马的乡下人,伫立在高速公路的护坡顶端,浩荡急促的车流在他们视线里奔忙。
  ⑤他们不会急于想去城里找一份最低贱的工作,他们身后自己的领地那么深广:森林,牧场,麦田,相互间隔,交相辉映。
  A.①④③②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①②③⑤  D.①⑤④③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魏晋时期兴起了一种言及玄远的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辨析名理、品鉴人物的风习,这种清谈之风是由汉末的清议演变而来。
  东汉用征辟、察举等制度来选拔人才,其标准大半是依据舆论的鉴定即清议来决定的。清议的着重点是“经明行修”,即被鉴定者对儒家经典要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在道德行为诸方面无疵可击。有一段时期,往往通过“风谣”和“题目”的形式来表现清议。所谓“风谣”,即用诗歌的方式来说明个人的“德业”、“学行”,简短有力,便于流传。所谓“题目”,即是称述人物的品德、性格、才能和识度。既称清议,是非标准自然以名教为依归,名教是清议的基本内容。东汉后期,士大夫阶层曾利用清议这种形式来褒贬人物、左右舆论、抨击时政,与宦官等敌对势力作斗争。在两次“党锢之祸”以后,许多人也因此“破族屠身”,清议“危言覆论”、“上议执政,下讥卿士”的风采,也逐渐向明哲保身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方向发展。魏晋时代,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不已,是充满动荡与灾难的时期。对生死存亡的关注、哀伤,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喟叹,成为整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