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0道题,约5830个字。
  2009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
  全卷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有四大题,20小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茫茫星空,寥廓而深邃,它以它的神奇mèi (     )力,召唤qī()身于地球的人类,让他们满怀chì()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嫦娥一号”的升空,中国人以lǐn(      ) 然之姿,向茫茫星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时间飞了,;皱纹深了,;泪水干了,;太阳落了,。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
  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3.古诗文名句默写。((1)—(4)题必做,(5)(6)两题选做一题)(8分)
  ①蒹葭苍苍,。(《蒹葭》)
  ②,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表明作者坚持真理、至死不渝精神的诗句是
  “,。”
  ④写出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表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
  ⑤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⑥“,”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学生与人交往时也要有这种体谅的精神。(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5分)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我们在读书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的奇人高手;在的《伟大的悲剧》中,我们看到了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灭;我们在安徒生的《》中,看到了一个天真纯朴敢于说真话的孩子的纯洁的灵魂;在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我们听到了对的呼唤;在黄蓓佳的《心声》中,我们听到了发自心底的对的呐喊。
  5.名著阅读。(4分)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①②③④
  6、综合性学习与探究(共8分)
  材料一: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辞海》)
  材料二: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材料三: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材料四: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1)探究上述四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至少三点)(3分)

  (2)请用一句话说说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或人物故事。(2分)
  (3)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标志,原因是“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
  互联网上展开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中国的形象标志——龙?”的调查和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