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200字。
《兰亭集序》自学助学材料
一、预习要求:
1、自读“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
2、文学文化知识:序是一种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序分两类,一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为劝勉之辞;一是书序,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是介绍成书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旨意、作者的情况等。《兰亭集序》属于书序。
3、借助文下注释及字典,读文本,正音。
癸()酉会()稽()流觞()曲水游目骋()怀
形骸()嗟()悼虚诞()
4、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实、虚词义意移至文本中。
5、找出文本中所有的通假字、活用词语及特殊句式。
6、背诵课文。
7、初读文本感受:
(1)文中抒发感情的句子有哪些?(2)这些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些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8、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1)先根据课文的注释,把全文连起来翻译→遍。“连译”时要顺畅,因此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词语间组合的协调,并且有时要另加→些字词上去。比如原句是“永和九年,岁在葵丑。”译句可译为“永和九年,(也就是)葵丑年。”
(2)翻译时要注意一些实词、虚词的意思。
(3)翻译时还要注意一些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调换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9、把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1)音读: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意读:即以理解作品意义、内容为目的,弄清各节内容间的联系,弄清一节中关键句,弄清整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从而从意义角度把握全文。
(3)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人,身处情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怀。
(4)美读:深刻领会作品中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手法,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婉转处,还它个婉转;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1、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生平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