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00多字。既有审题指导和病文分析,也有优秀作文的评析,有
东莞市华侨中学2009年广州一模作文讲评学案
东莞市华侨中学 覃克良
【文题回放】
请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可论述你的观点,可叙说你的故事,可抒发你的情感。(60分)
【写作(60分)本题属标题作文。考查考生的主要能力有:
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③灵活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
一、对本次作文存在问题的认识。说说下文的毛病。
一叶落知天下秋
人们看见燕子的归来便知道春天到来了,叶子的落下,人们知道秋天到来了,其实,有许多的东西,我们是可以一叶知秋的。
一叶知秋,我们把握时机。三国战国时期,曾经刘备军与曹操军打过一场战斗,当时的军队曹军比刘军简直是牛和蚊比,可是震撼人心的是,在这一场战斗中居然是刘军大胜。其中缘由是因为军师诸葛亮观天象而知几天后有大雾,刘备把握住了时机,事先设下埋伏,曹军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利大败的。
可见,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诸葛亮一叶知秋的本领,刘备是根本打不过曹军的,正是因为诸葛亮,刘备才能抓住时机而大胜。
一叶知秋,我们生活美好。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大地震,大家都知道,当时死伤人数很多,被破坏的家庭也很多。试想如果大家都有一叶知秋的本领,那还会有现在的惨状吗?据说地震前几天老鼠乱窜,水中的鱼也死光了,而人们却全然不顾。
可见,如果大家都能一叶知秋的话,便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员死亡,更不会有那么多的家庭支离破碎。一叶知秋,使我们生活更美好。
一叶知秋,我们创造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载人上太空以不再是梦想,神七的上天更说明我们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快地发展,由此我们也必须更高一层次地学习,不然的话,到了未来的道路我们一定会成为被遗弃的人类。
可见,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以后必定会被社会排斥,随着科技发展,人才众多,我们更加应该一叶知秋,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一叶落或许未必能够知天下秋,但是天下秋却必然落叶。在如今的社会,如果你没有精明的眼光就一定会被排斥,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我们把握时机,一叶知秋,我们生活更美好,一叶知秋,我们创造未来。
点评:本文从所举的例子来看作者似乎有些懂得题目的含义,因为这些例子或多或少的体现从细微的事物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势的意思,但是不能很好的表述出来。这表明审题仍然不够准确,没有确切的把握“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本义和比喻义,朦朦胧胧有些理解,但理解得不够透彻,因而不会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显得犹未重要。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清晰的,也能运用一定的事例来证明,而且也学会举例之后的分析,如果能在审题方面多努力一些,加上现有的基础,写好高考作文不是不可以。
二、本次作文题的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究竟应该怎样审题呢?
我们多次强调,审题的第一步是要准确的领会题目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进行第二步,转换成自己的观点。
“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基本含义是:局部包含着整体,由局部可以推知整体。如果把它当作一种比喻,则以下表述方式都可视为正确的解释: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由细节推测全貌,由有限推知无限,由细微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由眼前小事预见未来结果。
题意说明:
1、写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由细节推测全貌,由有限推知无限,由细微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由眼前小事预见未来结果等,都切合题意,内容项可评为一类。
2、不把“一叶落知天下秋”看作有固定含义的哲理名句,而看成一般比喻句,把“一叶落”比作暂时的挫折、细小的缺点等,把“天下秋”比作事业的彻底失败、人生的全盘否定等,也可视为切合题意,内容项可评为一类。
3、虽然正确理解了题意,但不能贯彻始终,文中有一些游离于中心之外、或与中心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可视为符合题意,内容项可评为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