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50个字。
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邱孔龙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3分)
⑴有时候他遇到chán( )岩前阻,他愤激地奔téng ( )了起来
⑵那树有一点gōu ( ) lóu ( ),露出老态,但是艰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⑶它懂得阳光虽然xián( )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
⑷专注于jué( )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
解析:本题中根据拼音写汉字放在语句中填写,降低了题目的难度,结合句意选择恰当的汉字书写在括号中。
答案:⑴巉腾⑵佝偻⑶嫌⑷攫
2.对下列词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吟:指清脆的鸣叫。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B.倒坍:倒塌。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C.沉湎:深深的迷恋着,不能自拔。臆测:主观的推测。
D.攫取:选取。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物特别有兴趣,因而沉浸于其中,不知疲倦。
解析:本题D选项中“攫取”正确的含义是“掠夺”,其它词义均正确无误,还应牢记在心。
答案:D
3.(2006浙江中考,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1) 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2) 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3) 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驱散B、融化C、摆脱
解析:解答时反复阅读这句话,本题要求我们分别给“枷锁”“阴影”“坚冰”选择恰当的动词来支配,做题时要注意前后词语搭配得当。
答案:(1)C (2)A (3)B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的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B.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的在崖口徘徊,居高临下地点头。
C.只有那棵树站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D.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解析: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要看其语句是否通畅,表达是否正确,据此可知,B项“居高临下”在此使用有误,应改为“装模作样”。
答案:B
5.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3分)
⑴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⑵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⑶也许为他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丽的黄菠萝,他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解析: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要判断是何种修辞手法,还需根据修辞定义及句子的特点进行判断。⑴句把大树的“筋”和“纹”喻为“生铁”,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⑵句只问不答,答案寓与问话当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⑶句中既运用了排比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⑴比喻⑵反问⑶排比、拟人
6.修改下面的病句。(2分)
森林的秋天经过春夏的生长,已是枝繁叶茂,秋风一吹,又透出点红色和金黄,风景最为宜人。
答案:秋天的森林经过春夏的生长,已是枝繁叶茂,秋风一吹,又透出点红色和金黄,风景最为宜人。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谈生命》全文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生动地描述生命的现象,阐述了生命的快乐与痛苦相伴而生的辩证法。
B.《那树》一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抒写了大树的命运引发的思考和感慨: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
C.《地下森林断想》的文题即“地下森林猜想”,本文对未来的地下森林的面貌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D.《人生》作者把人生比做攀登高塔,揭示了人类生命表现形式的千变万化和人类命运的相似性,使人生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贴切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