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700字。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太空天梯的前世今生
  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其1979年出版的小说《天堂之泉》中曾设想过,在未来世界将会出现一种超级电梯。这部电梯装在一座37015km的高塔里,用于日常将人员和货物安全、廉价地直送太空。这一奇思妙想在当时只不过博得人们茶余饭后对作家想象力的几声赞叹,没有人真把它当回事。可是,到了2004年,克拉克的这一创意突然间变得不再那么不可思议了。
  据报道,随着碳纳米管于1991年被发现,实现太空电梯的设想已迈出第一步,因为看来用作太空电梯的缆索非它莫属。碳纳米管的强度比钢更高,其热传导性和导电性比铜更好,但它们的直径却常常只有0.1%mm。因此,利用其特性开发一种合成材料以实现工业应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目前,一种能将碳纳米管纺成纤维的技术已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AlanWindle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来。英国一家名为Thomas—Swan的化学公司对这项研究投入了大量资金,促使碳纳米管材料的研究迈向工业化生产。Windle小组所开发的方法令人想起制棉花糖的机器,生成的一团黑云在冷却时形成纤维,然后纺成一锭锭线。小组的咨询顾问MartinPick说,当将锭子转动90°后,这些纤维就能卷成线团,其效果就像将棉花卷在纱筒上。
  目前所获得的线,其强度还很低,仅相当于聚酯服装纤维。但研究小组的目标是从明年起将其性能提高10倍。它们的导电性仅相当于铜的1%。目前的工作就是要纺这些线,先得到强度不怎么高的纤维,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到更结实的纤维,然后再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达到足够强度的碳纤维。
  太空天梯是要建立起地球到太空的直达之路。引导天梯的缆索一端固定在地球太平洋上的一座浮动平台,而另一端则位于太空中地球同步轨道上。太空天梯能用电力将卫星、宇宙飞船以及空间站的部件通过缆索的提升送往太空。
  用碳纳米管材料纺成的线能干什么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言,自然,最高级的应用是用作太空电梯的缆索,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用武之地,比如用作深海石油勘探的固定缆索。如果我们能利用和实现其全部性能的80%,就能获得令人振奋的成果。《天堂之泉》的这一梦想也许将会在22世纪实现,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并构造其概念原型。据NASA估计,太空电梯每天能将5t有效负载送往地球轨道、月球、火星、金星或小行星,这样的设备会在未来15年内交付使用。如果碳纳米管的研究继续保持目前的势头,这个预言看来是能够实现的。
  1.下列对太空天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太空天梯是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其小说《天堂之泉》中曾设想过的未来世界将会出现的一种超级电梯。
  B.太空天梯是装在一座37015km的高塔里,用于日常将人员和货物安全、廉价地直送太空的一种未来特殊电梯。
  C.太空天梯是用电力将卫星、宇宙飞船以及空间站的部件通过由碳纳米管构成的缆索的提升送往太空的特殊电梯。
  D.太空电梯的引导天梯缆索一端固定在地球太平洋上的一座浮动平台,而另一端则位于太空中地球同步轨道上。
  2.下列对碳纳米管纺成纤维的技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碳纳米管纺成纤维的生成与制棉花糖有类似之处。
  B.强度达到预期要求的碳纤维将用作太空天梯缆索。
  C.将碳纳米管纺成纤维再经不断加工可生成具有足够强度的碳纤维。
  D.目前研究小组生产的碳纳米管纺成纤维的导电性仅相当于钢的1%。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A.碳纳米管材料纺成纤维的最高级的应用是作为深海石油勘探的固定缆索。
  B.利用和实现碳纳米管材料纺成纤维的全部性能,就能获得令人振奋的成果。
  C.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并构造《天堂之泉》的概念原型,建造太空电梯的梦想必将在22世纪实现。
  D.如果碳纳米管研究有足够资金保证并保持目前势头,那太空天梯在未来15年内交付使用就有可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