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70字。
  《剃光头发微》自学助学材料
  四川省华蓥中学彭爱明
  一、字词积累
  1、发髻()不羁()睥睨(       )   差池()
  牛山濯濯(    )     悻悻而去()髡()舂()
  2、词语:
  切肤之痛:切身感受到的痛苦。
  不羁之才:不受任何束缚的卓越才能。
  物与民胞:万物都与我一样,百姓都是我的同胞。
  磨砺以须:磨好了刀等待着。须:等待。
  及锋而试:趁着刀锋利之时试用它。亦指乘士气旺盛时使用军队。今指乘有利时机行动。
  髡钳:古代刑罚。剃去头发叫髡,用铁圈束颈叫钳。
  舂:汉代一种徒刑。舂,舂米,把米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这里的舂是一种苦役。
  二、了解作者:
  1、何满子与杂文:
  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解放前做从业新闻,曾任记者、编辑、总编辑。亲中国成立后曾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社编辑,职称编审。早期从事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后治中国古代小说,兼治思想史、民俗等学科。已出版的专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汲古说林》、《中古文人风采》、《中国酒文化》、《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杂文随笔集共三十余种。
  何满子先生承担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代表作评注》一书的评解,他认为,重视长篇小说忽视短篇小说,是世界性的阅读风气。因为世界几种区域文明中的叙事文学,都是从神话、史诗等长篇开始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倾注于长篇。但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却不一样,短篇小说有特别值得珍视的理由。何满子指出,中国的小说创作是由唐人的传奇,即短篇小说起步的。长篇小说所反映的人生内容,构成形象的技法等等,都借鉴于前人的短篇小说,甚至早期的名著如《水浒传》,也是宋人叙梁山英雄故事的短篇话本的串连。何满子说,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这份艺术遗产,应该受到当今人们的重视。
  何满子说:“我写点即兴的往往是急就的杂感文字,始于40年代初当报纸副刊编辑时。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种文字和学术论文与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创作不同,是作者诉之社会的对时代和人生问题的更直接的发言。不论读者是否认同,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不说违心的话,不阿时好。”何满子具有对重大的社会人生现象抱有热忱、积极干预而不规避退让的性格,他目光如炬,用笔如刀,闲闲写来,而鞭策奇重,能使读者产生“舒愤懑”之快。《由一张旧报触动的……》,从张志新烈士被残害的旧事谈起,有感于烈士的痛史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文章揭示了一种处世哲学,追根溯源,并把它和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西方的“费厄泼赖”联系起来。但是,作者指出,对于胡风案、反右、“大跃进”和“文革”这四次“史无前例”的灾祸,如果不时时牢记,敲敲警钟,叫人永远警惕,深恶痛绝之,使历史永不重演,那么将会是非常危险,也许会使民族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何满子的杂文也涉及学术思想史方面,他的《中古文人风采》,包括“汉末清议人物剪影”“魏晋清谈人物剪影”和“书影追形杂笺”。第一部分谈及东汉季世清议名士从李固到孔融二十余人,如《李固与太学诸生》《陈蕃之死》《大灾难及杜密的自杀》《范滂的人品》《郭泰现象》《名士薰莸》《清议的句号人物孔融》等,作者勾连史料笔记,勾勒这个动荡时代文人的遭逢举止、人生追求、儒家伦理信念和现实政治的碰击以及理想主义的破灭,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心态底蕴。第二部分从正始名士写起到东晋的谢安为止,如《何晏的学问、清谈和服药》《嵇康的才高与“识寡”》《阮籍的悲剧深度》《刘伶的著作是喝酒》《谢安超人的镇定》等,知人论世,从中映射出中古时代的世态和风习。第三部分则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自抒己见,如《儒的两面:儒学以巧宦兴》《儒的两面:儒学以理想主义绌》《三教鼎立始于唐》等。这些文章笔锋犀利,于从容不迫中寓辛辣味道,吴小如称赞道:“创见新解,触目可见。如果以‘一言蔽之’,则属于大题小作。举重若轻,看似小品随笔,实有力度与深度。一部清谈发展史和对中古文人的品藻,却以轻松灵巧的深入浅出的文字出之,这就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我想,如果把满子先生所掌握的这些史料写成一部夹叙夹议的魏晋玄学史,数十万言的巨帙是不难的,而目前这本《中古文人风采》加上后面的‘附品’还不足20万字,却流畅如数家珍,不但娓娓似与读者促膝晤对,且谐谑尖新的快语妙论层出不穷,真不愧为以文学家之灵感来驾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