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逍 遥 游

泸县二中语文组  郑丛刚

★教学目的
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3、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2、教学难点:
  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因此,从传统创作思路、文章框架、结构手法这些角度剖析《逍遥游》,实难窥其妙处。授课中当以感悟庄子的思想情感为主。
★教学设想
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由教师组织讨论;
2、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动的比喻来 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
3、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教学方法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庄子及其作品;
2、简介庄子的思想;
3、熟悉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