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广东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必考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版本:
粤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64 KB
评级:
时间:
2009/4/5 21:22:19
下载:
本月:1 总计:148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29440字 广东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必考题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2009年江门市高考模拟考试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 礼
梁实秋
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不会“吃人”。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会上的秩序必然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使人能更像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礼是一套法则,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内,亦可能有世代沿袭的成分在内,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约定俗成的性质,行之既久,便成为大家公认共守的一套规则。一套礼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是随时在变,不过可能变得很慢,可能赶不上时代变迁得那样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变成不合时宜的东西。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的好,这道理有一点像“坏政府胜于无政府”。有些人以为礼是陈腐有害的东西,这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是重礼法的。见于书本的古代的祭礼丧礼婚礼士相见礼等等,那是一套,事实上社会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现行的一套即是古礼之逐渐的各别的修正,虽然各地的情形不同,大礼上尚有规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触之后便比较有紊乱的现象了。紊乱尽管紊乱,礼还是有的,制礼定乐之事也许不是当前之急务,事实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无礼活动。问题是我们是否认真地严肃的遵循着礼。孔门哲学以“克己复礼”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为吾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合于礼的规范。怎样才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是值得我们随时思考警惕的。
读书人应该知道礼,但是有些人偏不讲礼,即所谓名士。六朝时这种名士最多,《世说新语》载阮籍的一句话最有趣,“礼岂为我辈设也?”好像礼是专为俗人而设。又载这样的一段故事: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唁毕,便去。或问裴曰:“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人叹为两得其中。
没有阮籍之才的人,还是以仪轨自居为宜。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
中西礼节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则上并无二致,小部分因各有传统亦不必强同。以中国人而用西方的礼,有时候觉得颇不合适,如必欲行西方之礼则应知其全部底蕴,不可徒效其皮毛而乱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礼,但后生小子在长辈面前不可遽然伸手,因为长幼尊卑之序终不可废,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们家庭传统所不可或缺的礼,其间绝无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终追远”的意思,亦合于我国所谓之孝道,虽然是西礼之所无,然义不可废。我个人觉得,凡是我国之传统,无论其具有何种意义,苟非荒谬残酷,均应不轻予废置。再例如,电话礼貌,在西方甚为重视,访客之礼,探病之礼,均有不成文之法则,吾人亦均应妥为仿行,不可忽视。
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
注:[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6分)
A.礼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由民间自发而成的一种约束人的行为规范。
B.中西之礼虽然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本质上还是相通的。
C.只要是礼,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因为有礼总比没礼好,“坏政府胜于无政府”。
D.其实,阮步兵不讲礼不是因为他不懂礼,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对礼的认识。
E. 作者认为,只要是我国的传统,一般不要轻易的否定。
13.下面分析,不符合“克己复礼”的一项是 (2分)
A.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回家扫墓或者给先人敬献鲜花,或者用其他形式表现对先人的追思。
B.做人行事应处处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做人有规矩,做事有准则。
C.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我们要随时思考警惕“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束缚。
14.为什么说像阮步兵之流可以欣赏,不可以模仿?(4分)
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礼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义”?(4分)
12.(6分) A C(各3分)。 13.(2分)D
14.(4分)本题考查考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B、C。
阮步兵(阮籍)所处的时代决定了读书人放荡不羁的行为,并不为当时社会所唾弃,甚至成为某些读书人获得声名的一种手段;阮步兵是用一种特殊的行为对抗当时黑暗的社会;这种行为跟大众的道德审美有较大的距离。(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15.(4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礼可以在法律所不及的地方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可以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使之合于礼的规范;有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和民族精神文化的承传与发展。(答案要点全面,语言通顺即可)
汕头市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模拟测试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周国平
在最近图书市场上,于丹是最耀眼的明星。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教师,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书的作者,其作品销售达数百万册,这个现象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和广泛争议。批评的声音相当尖锐,斥为学者的堕落,斥为国学的庸俗化,不一而足。我本人认为,不必这样痛心疾首,不妨把心态放平一些。
众所周知,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心得》,其热销是靠了央视强势媒体之力。倘若不是先有了“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和两人在节目中的走红,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娱乐化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属性,讲文化也不例外,“百家讲坛”是一个学者、准学者讲文化的节目,但只要有所节制,不严重歪曲所讲文化,我们就不必多加指摘。有些论者担心,于、易的走红会使学界人心浮动,导致学界的堕落。但学界真正的核心力量,是那些热爱智性生活的真学者,他们的定力不是这小小的诱惑动摇得了的。于、易的确是中了大彩,但是,公众的热度从来不会持久,媒体必定要不断变换其发行彩票的花样,电视讲本的热销注定也是短暂的。
于丹大受普通观众欢迎并非偶然。她的专业是传播学,她深谙传播的诀窍,她的种种心得首先是建立在传播学心得的基础上的。传播学中有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共同模式,即简单的小哲理配上感人的或有趣的小故事,而于丹运用起这种模式来真个得心应手。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人们在充满压力和诱惑的外部世界中拼搏,内心却焦虑而空虚。而于丹的励志讲座就是教人们淡薄外在功利,回归内心世界,寻求心灵的快乐和安宁。无论讲《论语》还是《庄子》,她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落脚于这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广东省课改区中考语文必考题及文言文必背重点综合指导 粤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