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200字。  2009近期各地高考模拟卷分类精编:古诗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①一个形单影只、陷人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
  要赏析。(4分)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
  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依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4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
  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各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  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1)诗歌前两句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第三四两句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答:                        
  (1)前两句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出诗人居处清幽的意境。首句诗人用“瘦’’字将具有清瘦形象的竹和具有清瘦风格的诗联系起来,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第二句的“人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在月光中发出幽香,这香气浓郁、悠长,还伴随诗人进入梦乡。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融合在诗句中,这就构成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高妙意境。(能答出“清幽’’的意境,得2分;有恰当的分析,得2分,意思对即可)
  (2)三四两句写今夜之月不肯下西厢,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
  的情绪。这种遗憾或幽怨,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从沟通;也许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的一种感受。(能答出第一问,得2分;第二问具有开放性,答案符合“遗憾或幽怨的情绪”特点且能自圆其说即可得2分)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前人评价说:“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明”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前两句诗说明“明”字妙在何处。
  (2)“满川风雨看潮生”一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1)“明”意为“闪亮”,它把作者在春雨欲来,阴云低垂的阴暗氛围中行舟时,突然发现岸边野花不时闪现.那明丽的色彩打破沉闷的气氛,让人眼前一亮,顿觉怡然的情景描绘得生动逼真。同时,也十分巧妙地暗写出船在水中前行的动态。
  (2)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河水上涨,春潮奔涌而来。(2分)
  作者静观风雨春潮,表现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或:作者看风雨吹打,潮水起伏,表现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态。)(2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种梅①
  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怊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①此诗是宋亡后作者重返故里所作。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恢复绝望、痛定思痛的凄凉之感。
  全诗主要采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第二句用“落霞”的典故,王勃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获文坛美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