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600字 浙江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整理人:lyphm001
  (一)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16~19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奏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勍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6.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诛褒而诮世长           诮 :赞扬
  B.今日畋,乐乎              畋:打猎
  C.五伯疾其诡        疾:痛恨
  D.欲易其乱,宁可得乎       易:改变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  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作者认为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2分)
  (2)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3分)
  (3)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4分)
  16、A(责备)   
  17、D.(于:对;被。之:他;音节助词。与:介词;连词。则:均为连词,就) 
  18.C(苏世长是忍受不了鞭打之痛然后逃跑的)
  19.(1)治理国家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国。( 句意、句式各占1分。)
  (2)为什么你名叫长而意气这样短,口中说正直之言而心中却这样邪曲?(译出大意1分,“何”“之”各占1分。)
  (3)现在因隋朝奢侈,百姓不能承受差遣,而归顺有道之君(或“您”),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译出大意2分,“堪”“刈”各占1分。)
  参考译文:
  苏世长是京兆武功人。十几岁时,上书周武帝。周武帝对他年幼(敢上书)感到很奇异,问他读什么书,回答说:“研究《孝经》《论语》。”周武帝说:“有什么话值得说?”回答说:“治理国家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国。”周武帝说:“好。”让他在兽门馆读书。
  进入隋朝,做长安令,多次上书陈述治国办法。后来做了王世充的太子太保。与大将豆卢行褒驻守襄阳,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
  洛阳平定后(高祖平定王世充后),苏世长才与豆卢行褒归顺。高祖杀了豆卢行褒并责备苏世长。苏世长叩头认错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愤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况且武功故旧,动乱以来,死亡的差不多了,只有我得以见到太平盛世,如杀了我,是灭绝我们这些故人。”高祖笑着释放了他,封他为玉山屯监。与他叙谈平生经历,调侃他说:“你认为自己是邪佞之人还是正直之人?”(苏世长)回答说:“愚鲁且正直。”皇帝说:“你如是正直的人,为什么背叛王世充归顺我?”(苏世长)回答说:“洛阳平定后,天下统一,我智穷力尽,才归顺陛下。假使王世充不死,我占据汉南,还是劲敌。”皇帝大笑,嘲讽他说:“为什么你名叫长而意气这样短,口中说正直之言而心中却这样邪曲?”世长说:“名长意短,确实如圣上所说。口正心邪,不敢领旨。过去窦融率领河西归降汉朝,十世封侯,我带领山南来归顺你,只封了屯监。”皇帝高兴,封他为谏议大夫。苏世长机智、灵活、善于辩论。大都如此。
  后来苏世长跟随皇上在泾阳围猎,收获很多。皇上进入旌门,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停下纷繁的政务,来围猎,不到百日。不算是十分快乐!”皇上变了脸色,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狂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华丽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却假装说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只是看见倾宫、鹿台,不是一位受天命的君王所做的。您武功所住的房屋仅能够遮住风雨,当时您也认为很满足了。现在因隋朝的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现在却在他的宫殿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认为十分正确。
  苏世长生活简朴,为人直率,缺乏威严。他刚到陕州的时候,城里的人做违法的事,不能禁止,于是在市井中引咎自责,役卒讨厌他的虚伪,用鞭子打得他鲜血长流,苏世长忍受不了疼痛,呼叫着逃走了。观看的人都大笑,议论的人都说他诡诈。
  贞观初年,出使突厥,与颉利抗争礼金,不妥协,拒绝向突厥献礼,朝廷认为他勇敢。外出做巴州刺史,船翻了,溺水而死。
  ……
  评论说:在唐朝刚拥有天下的时候,鉴戒割除隋朝弊端,采纳忠正之言,苏世长直言进谏,当时的皇帝正要开阔言路,借以勉励全国,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等到祸乱已平定,君位稳定,后来的人比照前人的做法,还想用耿直的言论获取荣耀,所以常常遭到斥责怪罪,被讨厌困扰。不是言辞有巧拙之分,是遇到的时代不同了
  浙 江 六 校 联 考语 文 试 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