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80字。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引入话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
  【自主学习】
  1.阅读“单元概览”(练习册)、“荀子简介”和“话题引入”。
  回忆荀子的〈劝学〉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宣帝时称。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现存32篇。他的思想学说中“人道观”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民命而用之”的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
  2. 给下列字注音、注义。
  A. 注音
  蕃长于春夏        ( fan )     辍广      (chuo)       啜菽          (chuo shu)
  秽稼恶            ( hui )     籴贵民    ( di )       雩而雨        ( yu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i )     楛耕伤稼  ( ku  )      礼义之不愆兮  (qian)
  B.重点字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 开垦,引申为发展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停止,引申为废止     )
  君子有常体矣        (体统,规矩,引申为准则或法则     )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 愆,犯过错.   恤,忧虑,担心    )
  若夫志意修          (美好     )       
  是节然也                    (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
  上暗而政险          (昏暗     )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 光明,显耀    )
  大天而思之          ( 思慕    )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 治理,整理    )
  3.诵读串译。
  4.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在本文中的观点。
  人定胜天
  【提出问题】
  1.写出不懂的句子,解惑。
  2.整理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及写出一个定语后置句。
  【研读文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