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1张。音频素材可在本站下载链接,附有简案。
大道之行也
中江县永安镇中学韩永胜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把握课文内容;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正字正音;
2、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
3、学生跟读;
4、分组赛读;
5、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6、研读理解重点词句,如“大同”、“大道”等。
二、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1、学生你问我答,全班交流;
2、教师补充,检测翻译;
三、探究讨论:
1、 本文是如何一步步地描绘“大同”社会的?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2、 指导单独朗读并背诵,注意停顿
四、拓展延伸
1、找出文中与下列词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 “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3) 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4)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在哪些方面具有“大同”社会的特征?
五、教师总结:
1、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2、 介绍洪秀全、林觉民、孙中山等人的进步思想。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3、 预习新课;
3、请你想像一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成后将是什么景象?再把它描绘出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