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个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新城中学邵洪海
一、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语言的感受,了解报告文学的两个特性:真实性和文学性。
3、 结合画面和文字,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文本的体验,了解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2、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三、 教学思路:
以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为主线贯穿课堂,先营造罗布泊过去美的环境(依据文字,越美越好),再把这个美生生的毁灭。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反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挖掘美被毁灭的原因。除了这些铺垫,还有必要通过图片的再现罗布泊消失前后的反差,进一步触碰学生内心的柔软面,以真正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
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你还记得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吗?
外:忽逢桃花林……
内: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的景色很美,但我们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虚构的。其实在我国的大西北真的有一处曾被人喻为“世外桃源”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地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笔划出相关词句。
(过去的样子:学生讲找到的地方;请女同学朗读4——8小节,男同学边听边想象,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想象中的罗布泊的景象。)
(现在的样子:学生讲找到的词句;选择典型的段落让男生读。)
2、(过渡)如果说把罗布泊的过去比作天堂,那么罗布泊的现在就是地狱。为什么一个天堂转眼间就变成了人间地狱?下面由老师来朗读一下课文11——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