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70个字。
  《雨说》教学构思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12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
  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竞赛的形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实现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经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
  济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我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禾苗,还能荡涤灰尘。”这是什么东西呢?对,是雨。古往今来,人们都爱咏雨,尤其是春雨,写出了大量咏春雨的诗,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是啊,春雨有其独特的魅力:来时不张扬,既没有电闪雷鸣,也没有风狂雨横,来时总脚步轻轻、细语微声。因此,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特别钟爱春雨,而春雨也是那样的喜爱人类,你听,它正低语着它对人类的爱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春雨的述说吧(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粗读诗歌,正音正字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u)禁锢(jingu)
  留滞(zhi)喑(gn)哑(ya)
  襁(qiang)褓(ba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