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从抓住素芭神情、动作等细节来解读人物孤寂的心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含配套教学设计,约2670字。
《素芭》教学设计
德清高级中学吴玉丽
教材分析:本篇小说《素芭》是在《外国小说欣赏》“人物”单元,所以确定分析人物形象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素芭不会说话,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晶莹剔透的心。作者饱满诗意的笔墨描绘了素芭的眼睛。从眼睛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伤感。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从眼睛切入探析她热情渴望但不被人理解的伤感孤寂的内心。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赏析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3、感受泰戈尔诗化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抓住素芭神情、动作等细节来解读人物孤寂的心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秘密的花园,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但其实一个人即便不说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表情(眼神)和动作来揣摩一个人的内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是要做这样一名心灵的探索者,来探索印度作家泰戈尔笔下素芭的内心世界,去倾听素芭内心的声音。
二、 品析人物——心灵的探索
(一)眼睛
1、素芭是位哑女,她不会说话,那么作者首先是抓住她的什么来刻画的?
明确:眼睛。
2、请学生齐读第一部分的五、六两段。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那么透过泰戈尔所描绘的素芭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素芭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明确:可以看出那些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伤感。她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她心灵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二)素芭的热情和渴望表现在哪儿呢?
1、无言的同伴
(1)找出素芭进入牛栏时的细节描写,把有关的动词圈出来。这里素芭进入牛栏用了“钻进”一词,你觉得用得好吗?为什么不用“走进”或“进入”呢?
明确:“钻”字写出了素芭迫不及待的心情。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