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例析
杨海政
200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一改过去机械呆板的命题形式,代之以灵活开放的探究性试题,更好地检测了考生的文言基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及思想境界。为帮助初三学生迎考复习,现将2003年部分省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例析如下:
一.比较题型
例1 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2003年安徽省中考题)
例2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3年黄冈市中考题)
例3 黄生“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这跟《马说》中的哪些说法是一致的?
(2003年南宁市中考题)
以上三题要求对内容或形式上有着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进行对照,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或优劣,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人教版教材,就十分重视这种阅读训练。例1中五柳先生饮酒是自得其乐,忘怀得失。醉翁则是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例2答案为: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例3可答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这三道题的答案可以看出,要想做好古文比较阅读题,首先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也就是说对课文必须烂熟于心,其次平时要多注重自身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欣赏题型
例4 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2003年南京市中考题)
例5 《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2003年山西省中考题)
由于古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欣赏古文文词之美、意境之幽很有必要。很多古文名句蕴涵着哲理美,哲理的基本特点就是富有理趣,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慢慢品读,认真体会。例4写出哲理(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得2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得1分。例5中的两句,则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三.评论题型
例6 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2003年河北省中考题)
例7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反映出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00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