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0290字。
贵州省遵义市200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A卷)
语 文
2009.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惆怅 绫罗绸缎 众广人稠 鸟儿啁啾 民生凋敝
B.濡染 妇孺皆知 儒家学说 口唇嚅动 蠕蠕而动
C.啜泣 时作时辍 点缀装饰 拾掇屋子 气息惙然
D.揣摩 急湍暗流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意兴遄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令许多人向往,其实那里环境的恶劣却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
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B.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许多同学倍受感动和鼓舞。
C.大凡有孝心的子女,只要条件许可,都会从多方面注意父母的饮食起居,朝夕承奉,冬温夏清,尽心供养。
D.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他的道德水平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层纸捅破了,学者打着学术
名义追逐金钱的把戏也就明显得昭然若揭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两会首次启用了“两会交通预报”制度,即在每次大会开会前2小时、散会前l小时,交管部门向公众告知两会车队运行路线,以便提前选择行驶道路。
B.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精神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
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靠你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
C.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
语表意功能的发挥,又削减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为解决偏远地方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今年3月,贵阳市卫生局从大医院抽调了医术过硬的医生,每周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医
疗服务活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徜徉在这花海中,看到身边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什么玫瑰啊、百合啊、月季啊、牡丹啊……心情顿时愉快起来,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
沉沦,还是会让我们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D.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二、(9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每小题3分)
元宵节“申遗”引发热议
2月5日,网名为“香港水饺皇后”的臧健和发表了一篇名为《保护元宵节,我们延续了2000年的记忆》的博文,首日就引来20万的点击量,更有上千网民在文章后跟帖留言。几日来,由这篇博文引发的关于“将中国的元宵节‘申遗’”的话题不断被网友讨论,在民间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5年,韩国“端午祭”成功申报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件事让臧健和印象深刻,在她看来,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已经让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了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的身份,“我们还能失去春节、元宵节吗?”于是,臧健和萌发了呼吁政府将中国元宵节“申遗”的念头,并在今年2月5日以博客的形式公开发表出来。
于是近日来,这篇博文引发了不少市民包括专家关于“将中国的元宵节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议。许多专家认为,元宵节申遗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好处。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中国的元宵节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二十世纪初期,东亚的很多国家都过元宵节,直到现在,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元宵节。元宵节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如果能成为世界级遗产,必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食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先生也认为元宵节申遗成功对继承和保护我国传统的食文化同样会有帮助。他说:“元宵节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逛灯会、扭秧歌等习俗,最主要的还是元宵这一类节日传统食品的魅力,以及它们的美好寓意。如果将元宵节申遗,那么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已经少见或不存在的元宵节传统食品就会被大家了解,这对保护传统的食文化是有帮助的。”四川省社科院某民俗专家对元宵节“申遗”也表示强烈支持,据他透露,目前韩国和日本都在积极要求将元宵节纳入其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但在我国将元宵节“申遗”的具体步骤上,这位民俗专家表达出一定的担忧:“目前全国各地的汉族元宵节民俗都不是很典型,倒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元宵节民俗更为突出。”该专家认为,要将中华元宵节民俗申遗,必须先将国内具备突出特点的元宵节民俗整合打包。他建议更多的民俗专家及民俗爱好者参与到全力挖掘元宵节习俗、内容及历史沿革的行动中来,就传统民俗可否顺应时势改良成新的习俗展开研究。
许多普通网民纷纷在臧健和的这篇博文后跟帖留言,不少网友表示了支持。某十大汤圆品牌天津地区一名销售经理在帖子中写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支持让咱自己的节日走向世界。作为一个从事元宵食品的商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宵节‘申遗’引发的热议”的一项是
A.元宵节“申遗”不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好处,而且让自己的节日走向世界也有助于提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已经让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了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的身份,我们不能再失去春节、元宵节了。
C.应大力支持将中国传统民俗之一的元宵节申报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全国各地的汉族元宵节民俗都不太典型的事实也令人为申遗的具体步骤担忧。
D.激发每一个中国人对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记住并传承这些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比申遗更重要。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的元宵节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成功,那么将为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提供可能。
B.因为元宵(俗称汤圆)这一类节日传统食品香甜美味,又有美好的寓意,所以元宵佳节历经两千年而流传至今。
C.申遗能给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一个名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丰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