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3120字。河北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上太行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12.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2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2分)
  石家庄市2009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木兰花 .
  乙卯吴兴寒食 .
  张先 .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螟,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
  .
  (2)本词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赏析。 .
  .
  .
  12.(1)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做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2分)
  (2)寓情于景,(2分)表达了对静谧朦胧月夜的喜爱。(2分)
  或:以动衬静,(2分)以“杨花过无影”衬托月夜的幽静,表达了词人闲适和舒畅的情感。(2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①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①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1)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答:                                                               
  (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
  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