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4张,另有讲学稿。
  《我的母亲》讲学稿
  华语
  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学者的母亲,看看这位母亲给孩子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课前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面红耳赤:
  仁慈:
  侮辱: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