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00字。
长沙市一中2009届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
命题人:长沙市一中 周玉龙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宸垣(chén) 丹墀(chí)晾晒(liàng) 涮羊肉(shuàn)泠然作响(lín)
B.浮槎(chá) 玉簟(diàn)拎包(līn) 崴了脚(wēi)刳木为舟(kū)
C.霰弹(xiàn) 狒狒(fèi) 渊薮(sǒu) 黑黝黝(yǒu) 臧否人物(pǐ)
D.觇视(chān) 违拗(ào) 栏楯(shǔn)应声虫(yīng)喁喁私语(y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由简淡有神的绘画美引出连绵不绝的音乐美这是中国诗歌的至高的审美感受,其实质是要求诗人在悠然流失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永恒的诗歌。
B.山水的对话在冰峰的寒冬里沉默了,钓叟朝无垠的将面抛出不丝之杆,在冥冥的冰雪地,此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C. 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我对冬至之后的寒冬越来越有一种皈依的亲近;那样的日子,伴着窗外漫天大学,我常常斜倚床头,拥被阅读,神思缥缈中,任思想自由翱翔。
D. 王家大院位于陕西晋中盆地南部边沿的灵石县,我曾三故王家大院,却兴尤未尽,是那里高品位的民居建筑形神兼备的魅力,使我流连忘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你细数归程时,远方的父母、家中的爱人,便会寄来一包厚重的棉衣,那轻柔的絮暖中是沉甸甸的亲情呼唤,熨贴着一颗颗孤独漂泊的心灵!
B. 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力大却根基不稳;自下而上的改革,根基稳固却又难以推广;改革惟有上下其手,方能既便于推广又能使根基稳固。
C. 窘困时获助,犹如冬日里遇到温暖的阳光,你的慷慨无私温暖了我的心,我在敬谢不敏之余,才能回报你的恩惠。
D. 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犯错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忠告与规劝,你总是在我沮丧的时候祝愿我“百丈竿头,更进一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B. 诚然,社会的发展很难让人们都去当田园牧歌的捍卫者,城市化、工业化作为经济模式,必然会取代农业和乡村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场域。
C. 美国人看来,公民对警察的服从,不过以警察对法律的敬畏为前提,以警察对法律的忠诚为前提,本质上不过是对法律的服从。
D. 比起兽首,中国更该取回、也更容易通过外交途径取回的圆明园遗物,其实是藏在答应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法国枫丹白露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残本。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针对徐晋如等十博士指责于丹“仅仅靠耍嘴皮子就可以获得社会荣誉,谁还会关心那些引导我们灵魂向上的力量?谁还愿意从事那些坚信的然而却是真正的有益于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研究呢?”的言论,有人是这样批驳的:
我只是想求救于在博客上写“语类”的徐晋如先生,是否一定要用“说“与“写”来划分思想与问题的层次?”“说”就是“耍嘴皮子”,“写”才是“莫测高深”?在我看来,真理既可以 ,也可以 ;既可以 ,也可以 。 未必能成正果, 也未必没有可能。说与写都是形式,关键是说了什么或写了什么。
①被写出来 ②从故纸堆里考据出来 ③被说出来 ④口吐莲花 ⑤从鲜花的生活中体悟出来 ⑥皓首穷经
A.①③②⑤⑥④ B.③①⑤②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②⑤①③⑥④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婴儿的数字感知能力
①多大的孩子可以感知数字?科学界一般认为,一个人对于数字的最初意识开始于婴儿期的5到6个月,而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通常要到5岁到6岁或者更晚。最近,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人类对于数字概念的认知出现得更早,在婴儿出生后3个月起就开始获得一种“多少”的概念,具备了对某些数字的感知。
②主持这项实验的是哈佛大学的伊泽德教授,实验的被试者是36名3个月大的婴儿。实验前,婴儿戴上了专门为他们研制的电极帽,通过它可以记录婴儿实验时的脑电波活动。实验时,婴儿坐在他们父母的膝盖上,观看一台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一组图片,这些图片中绝大多数现实的是同样数量的同一种物体,例如3只卡通猫。然后在这些猫图片中偶尔显示另一种物体,例如卡通狗,或者猫的数量发生改变。当发生这些改变时,这些婴儿大脑的电波活动就会出现与以前不一样的反应。将婴儿实验中的脑电波记录下来,他们发现当物体的图形和数量发生变化时,婴儿大脑不同部位的脑电波就会作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