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学目的:<br>
1、了解作者。<br>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感情。<br>
3、理解诗歌的哲理。<br>
教学难点、重点:<br>
1、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br>
2、朦胧诗的情感表现方式。<br>
教学过程:<br>
一、作者介绍(投影)<br>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br>
二、理解诗歌:<br>
1、诵读提示<br>
这首诗写于海子死前两个月,有人评价说,这时的海子“已经完全把自己视做‘尘世’之外的人了。他真的已完全与这个世界和解,但那不是浪子回头的和解,而是彻底解脱,沐浴在天堂之光中与现世的和解”。(燎原《扑向太阳之豹》)虽然诗人在诗中想像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沉静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诵读时要注意体会。<br>
三、整体感知<br>
海子是诗的理想主义者,他曾经抱定这样的理想:“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他想要“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