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00字。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09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讴歌(ōu)   呕心沥血(ōu)   扭扭捏捏(niú)  全瓯无缺(ōu)
  B.监生(jiàn) 间架结构(jiān) 熏陶渐染(jiān) 三缄其口(jiān)
  C.蹊跷(qī)   心宽体胖(pán)  力能扛鼎(gāng) 博闻强识(zhì)
  D.憧憬(chōng)海市蜃楼(shèng)对薄公堂(bó)   膛目结舌(chēng)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拍”的请求,被法国大审法院驳回,一           场沸反盈天的被掠文物追索案终于尘埃落定,留给我们遗憾的同时,更让人思考:1700万件海外文物如何追索。
  B.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歼一10战机横空出世,使我国迈进了制造世界先进战机的行         列,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转变。
  C.从四环素牙到庆大霉素致聋,从抗生素滥用到中药致病,业内专家大声疾呼“安         全用药”,普通民众却置之度外,感冒就吃抗生素,吃药不看说明书。
  D.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大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成为2009年党和政府工作的         重点,充分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历年,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各地政府为拉动旅游,促进消费,发红包、发旅游消费卷、近郊游、乡村游、带薪休假游等政策纷纷粉墨登场,“黄金周”有望成为“黄金月”,网民对此褒贬不 一。
  B.自金华火腿、龙口粉丝、三鹿奶粉事件后,人们谈食品而生疑,人民群众能否吃         到放心食品,食品是否继续危害百姓健康,关键看政府能否从源头抓好生产环节,         加大打击力度,杜绝不安全食品出产,从六月一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
  C.以时事变迁、朝代兴替、美好爱情和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等为内容,运用四川方         言创作的唱腔高亢嘹亮、音韵协调的仁寿抬工号子,已成为融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为一体的仁寿民间文化载体。
  D.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分文理科后,那些只参加会考的学科在许多学校不被重视,         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应引起教育界尤其是学校的充分重视。
  4.阅读下列文段、将文后的诗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这两句诗,把中国传统建筑对窗门      的美学追求作了一个非常中肯的概括。窗应该是最好的画框,窗外的世界是一副优美      的图画。其实,窗不仅是“画”,也是诗:“               ”:又是音乐:“           ”:       乃至“天籁”的笛孔:“             ”……
  ①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②深秋窗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词已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本来,你还以为它仅仅限于数码、包装领域的时候,结果它居然挤进了娱乐圈。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人民日报》
  据《新华每日电讯》12月7日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山寨现象”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流行、一种“品牌文化”——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山寨食品”、“山寨服装”、“山寨药品”等,甚至还出现了“山寨电视剧”、“山寨晚会”、“山寨歌曲”等“山寨文化产品”;一些地方,不仅有零售的“山寨产品”销售地,还有专售“山寨产品”的“山寨一条街”。
  从物质形式考察,“山寨产品”无论是从最初的简单模仿,还是到现在举行一定“技术含量的抄袭、复制甚至是“克隆”名牌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由于“山寨产品”举行形似名牌产品的外观,确实让一些“山寨族”过足了名牌瘾。但“山寨产品”的出现和蔓延也导致了侵权。这种侵权尽体现为对他人注册商标的不正当抄袭、对他人外观专利的不正当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