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2650字。
山东省滨州市2009届高三高考全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9.5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剂、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组是
A.缱绻(quǎn) 提防(dī) 押解(jiè) 翩跹起舞(xiān)
B.荏弱(rěn) 巷道(hàng) 锃亮(zhèng) 蓦然回首(mò)
C.悚然(sù) 沉疴(kē) 皈依(guī) 戎马倥偬(zǒng)
D.胡诌(zōu) 血泊(pō) 赝品(yàn) 量体裁衣(liàng)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求同是契合消费者心理需求,在消费环境上做文章,以原生态为卖点,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的自然情感。
B.他正告我说:“这笔交易对你我都有利,你我都是一样的人,何必要两败惧伤,为什么不可以两全齐美呢?”
C.《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皓,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全曲娓婉流畅,隽永清新。
D.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记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严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 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B.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国产贺岁电影主打喜剧牌,原因在于近来灾难频发,如雪灾、震灾以及金融危机,电影界希望以胶片传承信心和希望,用欢笑抚平伤痛。
C.此次李辉揭露文怀沙造假事件激起轩然大波.反响强烈,它实际上是知识界的一次自 我清算,也在某种背景上说明人们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
D.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 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箭在弦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30年改革开放,到底做了些什么?归纳起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既包括经济模式,也包括政治模式,近年又包括生态模式——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竹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 谱序》),正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C.消费者抱怨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但感觉3G手机还是有些贵。188 放号需要持有一部TD手机才能办理人周,可以自备、或者现场购买。
D.面对—蹶不振的经济形势,麻生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一跌再跌,日本传出“内阁将改组”的消息,然而有意见称“该换的不是内阁,而是首相本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国内外的一流大学,大多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但历史的长短并不是决定一所学校能 否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
B.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导致思维减慢、反应迟钝、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C.在新形势下,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D.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对提振信心、 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作为认知模式的“PK”
PK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五四时期“废文言、兴白话”,改换了一种意识形态;十六世纪欧洲印刷语言的使用.推动了民族的想象性建构。今天PK在媒体中过量繁盛.也巳经超出了文化事件的范畴,开始在思想层面发挥作用。这就是令人忧虑的PK认知模式的形成。
这种认知模式首先设置了一种紧张情境。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新月异,新鲜事精层出不穷,人们的神经在连续刺激中日渐麻痹。只有比紧张更紧张、比激烈更激烈的情境才能够留住人们挑剔的视线,PK正是这种情境的鲜明符号。煤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PK.就像将黄飞鸿的“擂台赛”挪移到大众媒体上,将紧张的对决经由现代媒体多层次、高密度的信息渠道展现在更多人面前,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PK的表演性与娱乐性,注定了PK是一件公开而招摇的事。一看到这个字眼,就好似听到了“快来看呀——”的吆喝声。寻声而去,紧张激烈的场面正在眼前铺展。
这种认知模式预设了结果水落石出的一刻即将收获的精神快慰。今天,阅读内容变为浏览标题,看重结果轻视程序,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迫不及待。他们需要结果水落石出,需要胜负立见分晓,需要用斩钉截铁的判决抚慰等待的焦躁不安。自PK中的你死我活,不但营造了一种紧张情境.更预售了一种水落石出时精神快慰。实际上,这也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
这种认知模式更蕴含着一种意在解构的娱乐化冲动。选秀的娱乐性抹平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成为一种由媒体与平民合力打造的艺术亚文化。其中PK环节奉行的全渠道全民投票规则.只取悦于注意力经济,而与艺术标准相去甚远。这样的PK,恰好迎合了在经济警荣而话语贫困时代必须释放的解构欲望——解构权威、解构经典、解构主流意识形态。而在大众媒体上,PK的频繁出场,正是这种解构欲望的延伸。因而,媒体在哪里使用了 PK语法.哪里就很可能存有解构欲望的心理市场。同时,越是权威的、经典的和主流的事物,越是在PK模式的认知中幻化出更强烈的娱乐化效果。这一点,也许是PK认知模式中最为隐秘的特点。 (《读书》2008年第1期)
6.对作为认知模式的“PK”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PK的过量繁盛。在当今中国,不仅仅是文化事件,也已经在思想层面上发挥了它的作用。
B.在这个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社会生活中,PK已经成为能留住大众视线的鲜明符号。
C.表演性和娱乐性是PK与生俱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公开和引人注目的个性。
D. PK已成为一种由媒体和老百姓共同经营打造的艺术亚文化.在当今社会正风光无限。
7.下列对文中有关词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PK,就像将黄飞鸿……”中“乔装打扮”指的是媒体对PK进行“包装”,其目的是想弱化PK本身的残酷性,使之能以温和而美好的面貌出现。
B.“将紧张的对决……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看客”是作者对喜欢看PK观众的 称呼,较形象地表现了注意力经济下社会大众看重表象且没有持久关注点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