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30字。
  陕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陕西省宝鸡市2009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从感情变化角度看,这首诗可分为几层?请作概括分析。(4分)
  答:;
  (2)简要分析“语罢暮天钟”的表达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12.(8分)
  (1)可分为两层。(1分)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诗人与外弟“喜见”,从久别,到重逢,到
  叙旧,表达了诗人惊喜之情。第二层为后两句,写诗人与外弟“言别”,描绘了想象中表
  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惆怅、忧虑的伤别之情。(3分)(4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的意思是“畅谈完毕,苍茫的暮色中已响起了晚钟”。(1分)“暮天钟”既表示
  时已日暮,(1分)更见叙谈入神,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寺钟惊醒了他们。(1分)
  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也足见兄弟情深。(1分)(4分,意思对即可)
  陕西省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8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