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50字。
  两棵树的撼世爱情
  ———舒婷《致橡树》教学中不得不说清楚的几个问题
  四川省大竹中学刘兆明
  一、必须牢记你所面对的是一棵树
  在理解这一首诗时,必须牢记我们面对的是一棵树,自己也是一棵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它极容易被忽视而让这首诗的理解流于一般的爱情告白,从而达不到其应有的思想深度,领会不到那源自灵魂深处爱的最强音。对此,舒婷自己如是说:“花与蝶的关系是相悦,木与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
  诗中的橡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通过自己最为亲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热烈的、诚挚的和坚贞的,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二、“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放在最前面,有没有深意?
  在诸多的否定对象中,诗人把“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放在最前面,应该是有一些深意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首先,从历史渊源来看,攀附型的爱情观在中国的传统爱情观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一点无须赘述,只消看看《氓》中女主人公的血泪控诉和听听隔壁老大妈的嫁汉经“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够了。其次,从现实情况来看,攀附型的爱情观在现代社会中仍有极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接受群体,诸如“傍大款”、“傍富婆”、“嫁名车”、“嫁别墅”、“嫁绿卡”等就是明证!“爱情”二字即使在文革中被横加指责、诅咒、禁锢也未能从人们的心里减去半分,足见其魔力之大!很自然地,攀附型的爱情观也得以残存至今,祸害当代!因此,这种爱情观就成了催生这首诗的重要历史和社会背景,首当其冲,理所当然。
  三、橡树和木棉的本质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这首诗中的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涉及;但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是两个抽象的象征符号,要把它们还原,让它们的形象生动鲜活起来。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弄清楚橡树和木棉到底是什么,它们作为“树”具有哪些特征。橡树,栎属植物,是夏绿或常绿乔木,少数为灌木,有实为橡子。至于它的用处,由于其木质坚硬(原诗:“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可以用来做酒桶等。所以,其作为树的特征就是坚硬、高大挺拔。木棉,亦称“攀枝花”【注:攀枝花牌香烟的盒子就有它那艳红的花朵】、“英雄树”,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开鲜红的花朵(原诗:“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果实为长椭圆形、棉质,去壳之后可以用来做枕头。所以,其作为树的特征就是美、富有生机和活力。
  第二,橡树和木棉作为人的形象(即它们的象征意义)可以赋予哪些特征。根据刚才的介绍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橡树象征男子汉,显得壮美、伟岸、健壮、坚毅、果敢和有力,真可谓是“铁骨铮铮”。木棉象征女子,显得秀美、青春、健康、丰盈、热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