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80字。
  海燕
  高尔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高尔基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和生词;领会海燕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
  2.理解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敢于斗争、逆流勇进的大无畏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的理解;对比、烘托写法的作用。 
  2.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二、介绍作者 
  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他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三、了解背景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 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