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8960字。
  上虞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试题
  语文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豆豉    褫夺    奢侈      奇耻大辱
  B.氨基    熟谙    鹌鹑      黯然失色
  C.卓越    斟酌    辅佐      擢发难数
  D.铁锹    荞麦    蹊跷      翘首以盼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很多粉丝跟某位网络作家跟了很多年,了解他的每一部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评委因阅读伧促误读作品或者说错了某一句话,就有可能引起网友的愤怒。
  B.经济观察家指出,由于美国举债过度,赤字膨胀,近期甚至开动“印钞机”大举救市,未来势必出现美元急贬、全球金融动荡的局面。
  C.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让许多普通观众“走近西藏”;而在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中,最震憾人心的,是百万农奴命运的巨变。
  D.一个地方特产品牌的壮大是需要过程的,就像一个人从瞢懂无知的婴儿到学富五车的成人一样,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媒体一直在猜测朝鲜为何要进行卫星试射的原因,很多报道说得活灵活现,但却真假难辨。
  B.风雨严寒挡不住回家的路,中国人对回家过年是如此一往无前,他们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真正坚守者和履行者。
  C.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中多样的文艺才能引得观众满堂喝彩,在这喝彩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D.汉语的方言各自别有趣味,记得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曾与人合作过一段关于方言的相声,听众无不莞尔而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球一小时” 活动,将同时熄灭不必要的灯光一小时这种方式,呼吁全世界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采取措施,投身到节能环保实际行动中。
  B.原创网络文学市场发展迅速,产业化规模初现,利益诱惑令盗版作品充斥网络,原创网络文学侵权存在缺乏明确法律界定。
  C.可以说,散文如果既接近了感觉,又贴近了直接的现实,直抵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就很容易窥见这种文字背后掩藏的那种更深的生存智慧和写作智慧。
  D.据了解,深圳、上海部分公务员岗位试行聘用制,目的在于探索公务员在岗位选拔、职务任用和工作业绩考评等方面的竞争淘汰机制。
  5.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材料,请概括出文中所述的“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4分)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媾、交通、贸易、扩张、侵略等原因而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尔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待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加入为传统的一个新成份,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未必面目全非,常难免橘枳之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已反复证明了并仍在证明着的。
  过程是:                                                                     
  7.就出行高峰期间乘坐公交车让座一事,网络上有些年轻人自发组成了“不让座小组”,声明要有选择地让座,坚决不让给某些老年人。而杭州十八位老人联名发出倡议,号召广大老年人错开高峰期出行。小小座位事关传统美德,让与不让考验两代认知。就是否让座,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70个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一般认为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与发达的神学讨论,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的《道德经》,却成就了道教。
  《道德经》与世界三大宗教的经典显然有明显的差异。《道德经》是作为哲学著作而不是神学著作被接受的,其间没有圣徒奇迹(哑巴说话、虎不食人……)的类似记载,有的是带概括的称颂。它既不要求特别的礼拜、诵读,也几乎没有规定任何忌讳与惩罚,更没有强调自身的唯一性。没有提出普度、拯救迷途者、要求众人皈依的意愿,也不具有己所欲必施于人的准征战(征服与强暴)倾向。
  然而《道德经》又确实具有中国式的宗教性,即它包含着中国式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终极眷注。
  这儿说的终极,首先是源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就是源头、本原,就是造物主。然而这个造物主不是人格化的,而是本质化概念化理想化的。
  道生一,同时道即一。道具有无所不包无所不主宰的性质,所以说道生一。而这个一又成为道的本质与效用,故说道就是一。这就是说,这里的道与一,都具有终极性、无限性、伸延性,所以是神性的,我曾不完全妥当地比喻过,道与一,就是中国神学中的上帝。
  老子又讲“道法自然”。本质化的“道”与原真性的“自然”紧密联结,带有彼岸性的终极与无限的探讨和显然是此岸性的自然结合起来的特点。而且,天才的老子早在两千数百年以前就明白,彼岸的一切只能通过此岸来把握,此岸的呈现即是彼岸的信息,彼岸的下载。“自然”是道之师,是根本的根本。《道德经》的本原论初始论是高度抽象的“道”,又是高度原真原生的自然。
  我们服膺于道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所不容,我们的人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莫不是大道的下载、演示与呈现。得到这样的认识,岂不与找到主、找到神、找到本源与归宿、找到信仰与依托一样地胸有成竹,开阔镇定,雍容明朗!
  《道德经》的另一大特色是它怀疑与警惕一切价值的偏执与过激,走向自然而然的本性的复归。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那是由于,有价值就有自以为是,有竞争,就有作伪,就有超过度而向反面的转化,就有诠释与判断之争。以善为目标的价值,有可能唤起人性恶的爆炸,这种情态,老子早就预见到、警惕到了。
  可见,《道德经》不像有些宗教以来世抹杀今生,不搞过分的清规戒律与繁文缛节,更不搞排他性征伐性,这使我国的道教成为富有生活气息的宗教。《道德经》终于帮助培育了一种真正中国式的宗教——道教,当非偶然。 (选自王蒙《老子的帮助》一书,有删改)
  8.下列不能说明《道德经》不同于世界其它宗教经典的一项是
  A.《道德经》关注现实,不以来世抹杀今生,也没有过分的清规戒律与繁文缛节。
  B.《道德经》是以哲学著作流传于世的,而不是作为神学著作为世人所接受。
  C.《道德经》虽然更多概括的称颂而没有圣徒奇迹的类似记载,但其间不乏一些较为生动的叙述。
  D.《道德经》不强调自身的唯一性,也没有要求众人皈依的意愿,更不具有排他性征伐性倾向。
  9.下列对《道德经》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