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90字。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
执信中学都昌其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专主的人格魅力。
2.了解自传写人记事注意细节的特点
3.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广东省人大代表、律师朱列玉建议,要想人民更幸福,广东应在内地率先取消地方政府GDP统计,代之以幸福指数统计,使政府官员回到惟民意为上的现代政治理念上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2009年广东省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在新的一年里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这个建议很好,因为它是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说明注视的目光由群体开始转向个体,如果真能落实,那么它有可能要载入中国的史册。我想问大家,你们现在觉得幸福么?
学生:不幸福!
老师:哦,那么请告诉我,有哪些事让你不幸福?
学生:……………………
非常理解大家的处境,那么我这堂课的任务就更重了,我得帮助大家帮幸福找回来!
那,我们就跟随富兰克林走一趟,看人家是从样获得幸福的。那么谁知道,富兰克林是何许人也?
学生:美国的开国元勋,政治家,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
老师:我们就学习他的这篇自传:《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二、首先了解一下这个人物: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三、讲解课文
1.文章的题目:幸福从细小处开始,那么请阅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中哪一句最能扣住题目?
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带来的,而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作者关注的是他个人的幸福吗?不是,是全人类的幸福,有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