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5790字。静安区2008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答案及作文都请写到答卷纸上。
  一(60分)
  (一) 阅读文段,完成1——5题(14分)
  ⑴十年前,我写《行业神崇拜》。写到农民敬蝗神的时候,我请教过历史学家姜纬堂先生,先生说,可以看看陈正祥的《中国文化地理》,那里有一张蝗神庙图,做得真好。正巧,我刚买了这本书。书的《八蜡庙之例》一节附有一张“蝗神庙之分布图”,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上面以中原地区为主向外扩散,密密麻麻地标着许多黑点,这些黑点就是蝗神庙。从图中可以看出,建有蝗神庙最多的省份是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其次是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再次是东北、甘肃、青海。通过这张蝗神庙分布图,一眼就能看出蝗神庙的分布情况,而蝗神庙的分布,正反映了蝗灾的分布情况和各地的受灾程度。所以,这张图既是一张灾荒史的图示,也是一张反映民间信仰的图示。这张图教给了我一个观察历史的具体方法,就是从              看相关的历史。
  ⑵按照这思路,我对古都北京的庙宇做了一番考察。
  ⑶清代以来,北京的关帝庙数量极多,大约有230多座,分布在北京各街区坊巷中,若画出示意图来,肯定是密密麻麻一大片,覆盖了整个北京城。关帝庙本不稀奇,明清以来各地皆有,但像清代北京这样的密度却很少见,这是什么原因?包含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文物的专史•宗教史》中有这样一段话:“关羽的运气行得很迟,到明末才有许多地方祭他为神,到满人入关,才极通行。满洲人翻译汉文成满文的,最初一部是《三国演义》。后来迭次打胜仗,都以为靠了关羽的神帮助。所以八旗兵民所到的地方,没有不立关帝庙祭关羽的。”清代以来北京这230多座庙宇就是这么建起来的。《红楼梦》里曾说到关夫子坟多,其中的原因,实际上与北京城里的关帝庙多是一回事。清代北京有这么多的关帝庙,既反映出当时北京是一座以满族人为主导的城市,也反映出八旗兵民的宗教信仰在北京居民的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⑸北京还有一座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历代帝王庙,这座庙是专供皇家祭祀用的。皇家认为只有自己才有权祭祀历代帝王,所以,只在北京建了一座历代帝王庙。这种孤单独处的庙宇似乎说不上“分布”,但这其实恰恰是一种分布状况,这种分布,实际反映出北京的帝都性质,也反映了皇家祭祀的垄断性。
  ⑹按照这思路,我又对各地佛寺的分布状况做了一些考察。
  ⑺儒、佛、道三教在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势力究竟如何,影响有多大,从庙宇的分布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孔庙全国皆有,省、府、县皆建之,这说明儒教覆盖全国,孔夫子人皆敬之。但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佛寺所建之多,常常远过于孔庙,这反映了佛教势力在与儒教争雄,并呈现压倒后者之势。作家曹聚仁曾感叹:“南京城中,有那么一处夫子庙,却有着四百八十处佛寺呢!”若将这种分布情况标在地图上,就是孤零零的一处夫子庙被佛寺密匝匝地包围着。北魏佛教发达,洛阳城里佛寺遍布。杨衔之的《洛阳伽蓝记》详记了这些佛寺的分布情况。我藏的一本中华书局版的《洛阳伽蓝记校释》,附有一张“北魏洛阳伽蓝图”,上边标注了白马寺、大觉寺、宝光寺、景林寺等几十处佛寺的名称和地点,佛寺都用红颜色的佛教标志标识着。看了这张图,可以领略到佛寺在洛阳城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感受到佛教在当时社会诸意识形态中的巨大优势和在民众中的巨大影响力。
  1. 第(1)自然段空处,作者想说他获得了怎样的观察历史的具体方法?(2分)
  2.(1).北京清代关帝庙数量极多的原因是什么?(2分)
  (2).第(3)自然段连用两个问句的作用是什么?(3分)
  3.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⑴自然段中引用姜纬堂先生的话,是为了表达对陈正祥的敬意。
  B.第⑷自然段写出梁启超完整书名,表明引言出处,且增加可信度。
  C.第⑷自然段引《红楼梦》里的话,验证了对关帝庙多的原因探究。
  D.第⑺自然段引曹聚仁的感叹,表达了人们对儒教衰弱的共同惋惜。
  4.第(5)节隐含作者研究中的两组对比,试写出。(2分)
  5.在1966起10年间,全国多数庙宇都被拆除或损坏,可看出其中什么信息?(2分)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1题(16分)
  ⑴在江南,它或如一面面暗绿的铜镜,凝滞的青苔仿若泛滥的铜锈,叠印岁月的苍茫和醇厚。在江南,它又如一卷卷古朴的诗书,沉稳的波纹恰似连绵的文字,    (A誊  B誉)写一代又一代日出而       (A做、B作)、日落而息的故事。如果说蜿蜒的河流是江南妖娆的血液,滋养江南以雅儒、以俊逸、以倜傥、以风流,那么江南水井更似江南湿润而多情的眸子,让小桥流水、乌瓦粉墙的江南洇漾吴侬软语、绿肥红瘦的缱绻与阴柔。
  ⑵先秦的《击壤歌》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句子,是水井出现于中原之地的最早记载,而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水井遗迹,则更让水井的历史在江南流淌了5700多年。河姆渡里,那口精巧古老的木结构水井,仿如一盈大地的乳房,不仅让温山软水的江南于河流之外,别含又一脉生命的乳汁,更让烟波雨丝的江南赖了水井的吮吸和哺育,愈发水灵娟秀、枝繁叶茂。
  ⑶村道旁、树荫下,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长弄里、街梢头,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商邑中、闹市处,斑驳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篱笆旁、茅舍前,一眼水井,让缝洗浆补的操劳变得便捷轻巧;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