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7760个字。
广东省黄埔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二模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5小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8页,第三部分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写上新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6小题,共19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纤细歼灭阡陌B.悔改晦明教诲
C.官僚嘹亮潦草D.通缉编辑作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苦心孤诣相形见拙徇情枉法无与伦比
B.义无反顾义愤填膺断章取义天经地义
C.通宵达旦九霄云外再接再励病入膏肓
D.张皇失措锋芒必露心弛神往销声匿迹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图画。
②即使在同一个年代,由于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尤其是道德文化水平的差异,
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③柏峰说他这部散文集“在散文的题材和写法上试图糅合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以“表达一种书生”。
④ 是抒情文学的美感和价值。它极大地影响到叙事文学、音乐、绘画等领域,而成为中国文艺共具的民族特点。
A.情调情趣情怀情味B.情调情怀情味情趣
C.情趣情调情怀情味D.情味情趣情调情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学校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改进和提高复习质量,确保学科成绩稳步上升。
B. 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的一位女教师丢的。
D. 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插嘴、用无关的话打断别人。
5.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项是(3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②①③④⑤B.⑤④①②③C.⑤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⑤
6.语用题(4分,选做1小题即可)
(1)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没有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棉衣华服。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分感激,就少一分贪婪与抱怨;,。
(2)下面是近三年一些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表中表现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请用简要文字表述。(4分)
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平均比重 26‰ 29‰ 32‰
最低比重 20‰ 20‰ 20‰
最高比重 41‰ 41‰ 42‰
二、(2小题,16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出上句或下句。(选作4小题即可,4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根据提示默写(8分,加分后第7小题得分不能超过10分)
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使人联想到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名句:
,。(2分)
②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幅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我们学过的哪两句古诗文?(2分)
③古诗中的柳,有时用来代表春景,有时也用来寄托离别之情,请写出两句带有“柳”
字的古代诗词。(2分)
④四季中的花,在诗人笔下各具情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闻道龙标过五溪”,描绘杨花飘飞、布谷啼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摹写夏夜蛙声阵阵、稻花透香;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现秋菊淡雅、南山悠悠;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只有香如故”,点染冬梅凛然风骨、虽死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