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6810字。
  肥西三中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彩陶上的水波饰纹是古人对于自然的抽象再现。再现的自然已不是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表现了独立的精神世界。水波饰纹的出现,表明河流的文化生命已经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河流文化有着一定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河流的文化生命意义也就越大,内涵也就越丰富。在中国文化史上,河流的文化生命在语言文字、哲学、人生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的表现。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据统计,在《说文解字》中,水部文字469个,占全部9353个汉 字的5.01%;如加上川部、泉部、永部等,则有522个,占5.58%。河流又构成了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河出图,洛出书”,“河图 洛书”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深刻地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水在哲学思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八卦中坎卦为河水、一般的水,兑卦为“泽”,也是水的一种。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经国大计,以水为五行之首。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管子•水地篇》也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 题。河水日夜奔流,触发了多少哲人的灵感。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从变中认识到不变,提出了“永恒”的问题。流动贯通永 恒,恰是河流文化生命的深刻内涵。
  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只有健 康地存在着,才能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人类精神生活。河流维持健康存在,既要保持一定的水量,又要维持一定的水质。一条污染的河流,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 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的。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对于人类的限制越来越少,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城市化和工 业化的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问题趋于严峻,地表水(主要是河流水源)成为我们生存的底线。没有维持一定水量和水质的河流,我们连生存都维持不 了,遑论发展了。《史记》中有“川竭国亡”的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从一定意义上看,这揭示了文明对于自然的根本性依赖,表明人与自然的 和谐是人类文明的本体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人类如果没有审美活动,
  河流也就失去了他的文化生命。
  B.河流文化生命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出现了抽象表现河流的水波纹饰。
  C.水波纹饰再现的已经不是本真的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能表现独立的精神世界。
  D.河流文化生命意义大小以及内涵丰富程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水部文字及与水相关的文字在全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语言文字和河流文化的
  基础。    
  B.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这与河流构成的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
  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者认为河流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哲学家都不约而
  同地提出了水是世界本原的命题。
  D.作者引用赫拉克立特的句子意在说明水是在不断地流动变化着的,所以河流文化也
  在不断地发展。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如果河流消亡了,其文化生命也就随之
  而亡。
  B.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源泉的河流,必定是有一定水量,又
  有一定水质健康存在着的河流。
  C.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所付出的代价在未来也会限制我们
  的自由。
  D.“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作者对工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前景比较悲
  观。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建武四年,薨,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诣:前往
  C.茂辟左右问之曰                   辟:躲避
  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顾:但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3分)
  ①心知其谬,默解与之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