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有教案,约2980个字。
《猫》教学设计
温州新星学校苏苗院
【文本解读】
《猫》是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开篇之作。课文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眷恋、无奈、叹惋。在郑尔康先生《猫和<猫>》一文中,提到郑振铎先生创作本文是因为两件“猫的事件”(家里的猫一只被人打死,一只被人从楼下扔下断了一条腿)。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郑振铎先生说“我对于旧家庭,旧人物,似乎没有明显的谴责,也许反而有些眷恋。”因此,本课的主题定位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眷恋,包括养猫的美好时光,包括人的良心……
【设计理念】
说说,读读;读读,说说。在说读的过程中逐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赏析语言,理解情感,辨别美丑。
【教学目标】
1、阅读分析三只猫的个性、命运异同;
2、阅读感受作者对三只猫的思想感情;
3、辨别探讨人性的美丑。
【教学重难点】
1、赏析作者对于三只猫不同个性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对于“良心”的认知。
【教学流程】
一、说猫:
1.取名感知:
根据课文对猫的描写,请你给三只小猫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提示:可结合猫的外形、动作、性格等方面特征)
示例:我给第二只小猫取的名字是“弹黄”,“弹”是因为它性格太活泼,“黄”是因为它的毛色是黄的。
2.补充梳理:
三只猫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
3.“我”的感受
4.第三只猫的冤案
二、说人:
1. 说的依据——良心
有良心就是有情义,就是美,也是好,合起來叫“美好”。沒良心就是无情义,就是丑,也是恶,合起來叫“丑恶”。——易中天《闲话中国人•良心、义气、人情味》
2.说文中的人——家里人、其他人
周家丫头
过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