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09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25 KB
评级:
时间:
2009/5/22 12:36:23
下载:
本月:1 总计:94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8730字。
2009语文高考押题专题四:诗歌鉴赏
【专题综述】
诗歌鉴赏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命题的形式上每年都在进行创新,从选材上讲,不单是唐诗,历代诗词佳作均可入题;从形式上说,单一诗作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本专题涵盖的考点讲述如下:
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鉴赏评价 E)
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侧重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中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人物形象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作者形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仅有新课标地区的广东卷和海南宁夏卷与非新课标地区的湖北卷考查到了这个考点,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这个考点与其他同级考点的结合度较强,更多地是以综合命题的形式呈现。预测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中“形象”的考查比例会有所上升,与其他考点结合进行隐性考查仍然会是命题的主流方式,形式仍然会是主观题,分数或有上升。
二、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鉴赏评价 E)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语言特色和风格。主要考查关键字词(诗眼)的理解、名句的赏析、语言特色(如清新、质朴、绮丽、简练、形象、生动等)的把握等。其中,主要是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基本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上的艺术效果。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新课标地区在“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这个考点上没有设置题目,大纲地区有包括全国卷在内的7套试题考查了此点。预测2010年高考,新课标地区的诗歌鉴赏中“语言”的考查会触底反弹,将会在多套试题中有所体现;大纲地区的考卷将会保持往年的态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此考点2009年的考题形式仍然会是主观题,应以炼字型和语言风格型的试题为主。
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鉴赏评价 E)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二是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三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等)。
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考点得到了较为突出的体现,新课标地区有广东、山东、江苏三地均考查到了“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辽宁、福建和浙江也考查了此点,除此之外,江西卷和四川卷也有所呈现。预测2009年高考,无论是新课标地区,还是大纲地区,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考查都会保持近几年的高考考查态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命题点将会更多地集中在古诗词“表现手法”的考查上,需要广大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重点攻关。
四、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 E)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其局限性等方面。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对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以及诗歌局限性的评价,还包括一些富有一贯性的意象和情感倾向的评价。要对作品涉及的背景现实和作者的经历、主张、志向等要有所了解,对各类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形成属性认识,对一些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典故传说也要有所了解。
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较为集中,新课标地区除广东卷外,其余三套试卷均进行了考查,大纲地区有包括两套全国卷在内的8套试卷考中此点。纵观近几年考题的特点,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往往与诗人的观点态度结合在一起命题,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来。
预测2009年高考,“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将会继续加大考查力度,将会在更多的试卷中予以呈现,试题的命题方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命题的分值或有提高,设问的方式或有创新,但“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综合考查路线不会有变化,并且尤其要注意“评价”二字,在组织答案时要体现出“据点评议”的基本思路来。
【精准押题】
【押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⑴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
⑵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
【押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通用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6 通用
高中语文必修三诗歌鉴赏复习ppt 粤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ppt 通用
北京市各区2009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人教版
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早读资料八(诗歌鉴赏专题) 人教..
安徽省2009届高三二模三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人教版
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ppt 通用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方略ppt 通用
2009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