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40字。高一语文下学期早读资料八(诗歌鉴赏专题)
  (一)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①漫有,徒有,空有。②三山,传说古代东方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
  【简析】这首词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黄了翁在《家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可见,李清照的词风是多样的。
  这首词具有阔大而又豪迈的气度。词中阔大的形象、阔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一个漂零无依的女词人竟渴望借助万里鹏风把自己送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恣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
  【练习】
  上片“闻天语”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梁启超评论本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对梁启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释】姮娥,传说中月中女神嫦娥。此处径以姮娥代月。
  【简析】此诗于苏轼三十九岁作。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词作思念异地的妻子,却不直写思念,而是采取另一种形式,即代妻子写她在家中思念自己。这种手法也被许多文人采用,被称为“从对方写起”,“心已神弛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诗的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杨花与雪花互喻,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到极暖,征人离家之长久,同时构成洁白迷蒙的意境,表现纷乱的情思。构思精巧别致。下片著意刻画本想对酒邀月以慰寂寥,不意反惹惆怅。由双栖燕的温馨反衬单栖人的孤寂,
  把月照梁上燕看成是嫦娥只垂爱成双成对的燕子,不顾惜空闺独守之人,这就不能不使她由羡慕双燕、嫉妒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寂寞凄凉之情跃然纸上。
  【练习】
  (1)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整首词在构思上有何特点(4分)
  (2) 简析词的上片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4分)
  (三)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