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70字。
2009届 四校高三年联合考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7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
(4) , ,卷起千堆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15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
2.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
⑤王长者,不倍德 .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
D. 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
.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
.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6、7题。(6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6.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 .
.
7.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答: .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