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50个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驳论方式。
  2、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2、难点: 
  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片段,看看中国人的自信力,以此导入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等十五部。

  三、背景简介
  “九•一八”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观点,鲁迅先生特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指出: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四、初读课文,过关字词
  听课朗读录音,掌握下列词语:
  1、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2、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3、诓骗:说谎话骗人。
  4、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为现在的事情而悲伤。
  5、为民请命:代老百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五、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1、第一部分(1~2)──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
  ⑴ 盲目骄傲,夜郎自大。(“总”含有“一向”的意思)
  ⑵ 盲目崇拜,借助外援。(“只”含有“唯一”的意思)
  ⑶ 今不如昔,祈求鬼神。(“一味”含有“死心踏地”的意思)
  把这三者联贯起来,其态度是:由自夸到崇洋,再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因此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