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0字。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三)
  编撰人:郝巧娟     审稿人:郝巧娟
  使用人:高一(   )班         使用时间:2009年3月18日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语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二、能力训练目标
  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三、德育目标
  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难点】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艺术
  【学法指导】诵读法  质疑法  讨论法  探究法
  【知识链接】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又妄想称霸的齐宣王;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
  其三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他的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毫无牵强造作之感。有的用寓言故事来喻,有的用事物来喻;有的用三言两语,有的是一个小故事,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第四是语言明白晓畅,浅显自然,通俗易懂,明快畅达,精炼准确。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学习过程】
  一、分析课文,感悟孟子的论辩技巧及其思想。(C级)
  (一)诵读第1段。思考:
  1、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