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90字。
泉州一中2009年高三质量检查·语文科2009.5.26
高三语文备课组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歌曰:桂棹兮兰桨, 。(苏轼《赤壁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得其尤绝者家焉。 尤 尤其,特别 B遂负土累石, 负 背负
C嘉木异石错置, 错 错误 D乐而不能去也 去 离去,离开
3.对这两段文字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段中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B.第五段中用“溪虽莫利于世……乐而不能去也”,与前文“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解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而无所避之”,与“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
C.第五段中“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达到了形神俱忘的化境,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四大皆空清静无为的理想。
D.作者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写,并融合了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与对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情绪,实乃抒发了一种愤激不平之情。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9分)
①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4分)
②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古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本诗运用了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来表现诗中女主人的思想感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试结合三、四句加以赏析。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护肩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黛玉的我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