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5550个字。
2009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说明:本卷共有三个大题,25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0分)
(1)千嶂里,。
(2)抽刀断水水更流,。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书写同朋友离别而无限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5)“新农村建设”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请写出古诗词中能反映农村环境恬静、优美、宁和的句子:,。
(6)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拳打镇关西②“三调芭蕉扇”③“千里走单骑”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①②③。
2.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
人民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0月12日讯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52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两名中国航天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3. 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2分)
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顺序:
4.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中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三(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2分)
【材料一】
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用途 玩游戏
听歌 攀比 发短信
聊天 便于和父母
联系 问同学
作业
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
【材料二】
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2)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80字以内,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段言文,完成24—28题。(12分)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布衣___________(2)卑鄙___________
(3)驱驰___________(4)悉___________
8、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