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480字。
  第五册
  白杨礼赞(一)  
  设计人:朱倩
  教师寄语: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创造惊人的奇迹。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初步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
  《白扬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扬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感情的表达比较储蓄。
  二、明确目标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加汉字:
  地壳_____秀颀_____婆娑____主宰____恹恹____晕圈_____锤炼________大毡子_____坦荡如dǐ_____无边无yín  旁yì   斜出
  2、释题: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3、速读课文,标出相关语句,找出本文的抒情线索。
  4、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白杨树不平凡?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第1节,思考:本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读2-3节,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
  A、黄土高原的特点:              
  B、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           
  C、见到白扬树时情绪的变化:         
  3、再读第2节,思考: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五、当堂训练
  揣摩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
  (2) 这时你涌起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
  白杨礼赞(二)   设计人:朱倩
  教师寄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囚绿记(二)  设计人:朱倩
  教师寄语:巴金在《怀念圣泉》中写到: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
  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培养高洁情操。
  2、学习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品味文章含蓄优美的语言。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作者因为爱绿,所以选择了以绿作伴的居室,又因为爱绿,便有了占有绿的念头,并把绿幽囚进自己的居室;还是因为爱绿,虽然眼见绿的病损,仍旧不肯放走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二、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齐读12-13段,思考:为什么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2、此时作者笔下的"绿"具有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3、文章歌咏"物"的目的何在?这是何种手法?
  4、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说这部分的内容以及隐含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还了解哪些人对光明与自由充满了何往,试讲讲他们为之奋斗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试从内容和写法上总结)
  五、当堂训练
  1、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1)绿色是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2)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3)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漪郁的年华。
  (4)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2、写作平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