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10字。
  《把栏杆拍遍》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认读文本,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2.掌握文本中引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探究、释疑,从而掌握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中国诗歌史上曾有过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而在宋词这座高峰之上站着的就有一位腰带吴钩、满脸忧愁的江南游子,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来进一步了解南宋的这位伟大的词人——辛弃疾。 
  二、解题讨论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1.介绍《水龙吟》中“把栏杆拍遍”的典故。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2.学生齐读第17段感悟。 
  “集三百年北宋和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和无奈中度过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伟大词人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那么请同学们再来寻找词人辛弃疾成熟的过程。 
  三、整体把握
  1.作者认为辛弃疾是怎样的人,总的评价是什么。
  明确:学生朗读第1段和第15段。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2.如果我们可以按照以武人、词人和政人的思路来给本文划分层次的话,请大家试着划分一下本文的结构。 
  第1段:总领全文。 
  第2段~第16段:主体部分。
  (2)武人 
  (3——7)词人 
  (8——16)政人 
  第17段:总结全文。 
  四、品读课文
  (一)品“武人”辛弃疾
  明确:写了一个二十几岁的血气方刚的英雄少年形象。他拉义军、斩贼头、擒叛将,是那么的干练利落,足见其作为一个武人的潜质,一个政人的资本。
  (二)品“词人”辛弃疾
  1.学生反复诵读第三段,特别强调“立即”与“只能”两个词语,从中可见南宋小朝廷苟安一隅的迫不及待及辛弃疾失去钢刀利剑,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箋的无奈与痛苦。
  2.作者认为辛词有那两个特点。
  学生领会特点之一------用刀和剑刻成的。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与岳飞的比较,作用何在?(说明辛词是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②与杜甫、卢纶的比较,有什么作用?(反面烘托)
  ③“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触不周,他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