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7090字。
  2009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模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请勿遗漏。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téng(▲)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piāo(▲)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mì(▲)的荷塘;语文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 打渔船,语文是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语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pàn(▲)的万点白帆……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好美的景致。正是雨后的万里晴空。小草  ▲  ,小花  ▲  ,风  ▲  ,阳光  ▲  。苍穹下,菜花显得格外的黄,麦苗也格外的绿,真想躺在这绿色的硕大的地毯上,眯着眼睛,爽爽地做个绿色的日光浴。
  A、朝我们铺洒轻拂    B、向我们弯腰招手    C、让我们漫步轻舞    D、冲我们咧嘴微笑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⑴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        。  (《长歌行》)
  ⑶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⑷夏完淳的《别云间》表示死后仍将抗清的句子是  ▲  ,  ▲  。
  ⑸《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           ,           ▲            。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语文让我们受到心灵的洗涤,情感的触发,语文让我们与作者内心一次次交融,语文让我们体验百味人生。刘成章让一群茂腾腾的     ▲     敲击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让我们感受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沈从文让少数民族的男男女女上演西南边陲的“     ▲    ”,让我们品味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李森祥让一位准备了大半辈子的     ▲     造起了有九级“台阶”,让我们感动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特有的谦卑。王鼎钧让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那树”,让我们     ▲     。
  5.综合性学习。(8分)
  (1) 探究下列有关温州划龙舟习俗的材料,简要写出你得到的结论。(4分) 
  材料1: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材料2:南宋文学家叶适有诗云:“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
  材料3:明清时期,温州流传的民歌云:“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饮恨汨罗江,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酒保平安。” 
  材料4:清代诗人石方洛的《且瓯歌》有云:“一江竞渡胥寻乐,谁为汨罗三闾哭。”
  探究结论一:                             ▲                                    
  探究结论二:                             ▲                                    
  (2)温州划龙舟,也称“斗龙舟”, 有“悬赏夺标”的习俗。斗龙舟时,河道锣鼓喧天,数条或数十条龙舟展旗竞先。岸上观客呐喊助威,场面壮观。但是常会发生两舟斗殴与观众拥挤坍桥落水事件。对于这种现象,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3分)
  观点1:划龙舟发球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2:时过境迁,划龙舟应当被淘汰。
  观点理由: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