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90个字。
“和谐”话题作文升格指导
山东临沭 解玉峰 郭玉金
【文题再现】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也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立意自定。⑤不得少于600字。
【文题解读】
“和谐”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有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等之间和谐,就连物与物的配合、光与影的衬托、声音的协调……,都是“和谐”的结果。在这众多的关系中,我们要善于选择写作角度,找到生活中对应的人和事,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以叙述感人的故事、描绘优美的图景、倾听真挚的情感、阐述精深的哲理,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写作时可以写成记叙类文体,首先要确定所要表达的范围,可以选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的某一方面来写,化大为小,以写出真情实感来。也可以截取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铺叙成文。必须向学生讲明白,记叙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结构精巧设置、细节刻画的运用和语言的形象生动。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体,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①先揭示和谐的含义,一般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多个领域和谐的具体表现,然后揭示和谐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达到和谐。②先从反面举例,然后揭示不和谐的危害,指出和谐的重要。③正反对比着写,可以在阐释和谐的概念、重要性、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对照着写,从而更好突出文章的主旨。
【经典素材】
1.名言警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2.故事感悟
路不拾遗
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将相和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嫉妒同朝为官的蔺相如,并处处刁难蔺相如,但蔺相如心胸广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并不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最终感动了廉颇,最后廉颇知错即改,马上负荆请罪。而蔺相如宽怀大量,不记前嫌,与廉颇和谐相处,两个人齐心协力治理赵国,使得赵国强盛一时,“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3.精彩片段
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从容,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生机,是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真诚,和谐原来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生活在阳光下的惬意。 (和谐之美)